总站首页| 最新招商引资| 最新招商项目| 找项目投资| 招拍信息| 招商排行榜| 发布会| 稿件发布 移动端
微信
您好! 请登录 马上注册
网站服务热线

网站服务热线

地纬招商网 > 吉林站 > 吉林新闻资讯 > 热点资讯

以“三个支柱”产业导向为重点经开区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作者:小编        2017-01-01 17:44:55

转型升级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决策者的殚精竭虑、运筹帷幄,更需要执行者的凝心聚力、携手拼搏。

步入“十二五”收官之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做到稳中求进?如何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经开区的答案是: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当以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跟踪模仿型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渐行渐远,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需求驱动的新常态、新趋势,正在激发新动力、迸发新业态、构建新生态。在加快促进经济跃迁新能级之际,《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2020年发展战略研究》为经开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该规划以产业升级战略为指导,从上层次产业规划导向、长春市及经开区产业基础、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三个维度出发,按照产业导向梳理、产业综合评价、产业体系修正三大步骤开展产业门类的评价与甄选。根据甄选结果,《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2020年发展战略研究》指出,经开区应以“三个支柱”产业导向为重点,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这篇大文章,逐步构建具有经开区特色和优势、质量效益并重的新型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支持经开区长期发展的税源池。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谋求差异化发展策略,夯实汽车及零部件支柱地位

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我市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汽开区将作为吉林省、长春市做大做强第一支柱产业的主战场,承担的整车产能任务达160万辆,占全市总任务的比重达53%,除整车外,还要建设世界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与汽车后服务基地,最终建成万亿元产值的现代化综合性国际汽车城,辅助一汽集团成为万亿元产值的国际汽车工业龙头企业。高新区将重点引进和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电动车、专用车及相关零部件企业,巩固和提升红旗、奔腾两大品牌,重点支持40万辆整车扩能项目,大力发展混合动力轿车,建设电动轿车、电动客车两个整装平台,形成集中、完整的产业链条,到2020年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净月高新区主要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电子产业链和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

从省、市对汽车产业的系统规划与统筹布局可知,未来乘用车整车及配套零部件将重点向汽开区倾斜,长春高新区在这一领域也将占据显著份额。相对而言,经开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将受到上述统筹规划的制约。

对此,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的经开区该如何谋划未来发展?

——聚焦新能源汽车,将其作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新能源汽车是经开区着眼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正在谋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与汽开区、高新区的差异化路线,经开区加快谋划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为契机,经开区将建设以动力电池为主,涵盖新能源整车生产的产业园区,一方面,为一汽发展新能源汽车进行动力配套,吸引上游配套企业来长投资,打造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条;另一方面,推动相关企业与一汽客车等公司合作,向下游新能源汽车生产延伸,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各类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项目建设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打造区域知名的整车产业基地。

——夯实汽车及零部件支柱产业地位。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是占据经开区半壁江山的第一支柱产业和立区之本。经开区将继续强化领导包保、贴身服务、亲情策略等措施,稳定驻区企业的长远发展信心;将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主要引进发动机高压喷油嘴、车灯等高端核心零部件项目;同时,鼓励企业原址扩产提质或按“总部+分支”模式开展异地扩建,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扶持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大力改造提升现有生产线与供应链,并将现有园区打造成为与都市文化紧密融合的新型生态高新产业园。

——打造汽车后服务发展亮点。目前,汽开区明确提出了将汽车产业向后服务环节延伸。汽开区处于城市西部,而经开区处于东部地区,可发展区域差异化的汽车后服务产业,一方面依托长春及自身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培育汽车广告设计、汽车品牌策划等汽车相关创意设计产业;另一方面将抓住汽车消费所激发的后端服务空间,全力打造品牌优良、土地利用率高的汽车休闲服务产业,如汽车旅馆、交通博物馆等,建立汽车后服务行业发展的先发与区域特色优势。

农产品深加工业:实施特色强化发展策略,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

——聚集聚乳酸为主要原料的生物制造,将其作为发展突破口。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挑战的日益严峻,具有绿色、环境友好、生物可降解特性的生物基材料正在成为各国研究和推广的热点,聚乳酸在其中居于领先地位。目前,全球生物基材料的市场需求增速达到25%,预计到2020年,世界生物基材料需求将达到3000万吨,其中聚乳酸的需求将超过1000万吨。

对此,按照《吉林省生物质资源高端化利用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总体要求,经开区将利用吉林省实施“禁塑令”的有利契机,实施特色强化策略,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技术优势,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围绕龙头企业引进和产业集群建设,在未来五年左右时间内,打造国内千亿级的聚乳酸及下游制品核心产业区,助推经开区及全市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聚乳酸共建园区建设发展。在生物园区内,经开区与省发改委共建占地10平方公里的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及下游产品加工园,依托长春应化所、上海交大开展利用秸秆生产乳酸、聚乳酸项目,争取聚乳酸(PLA)系列重大项目落户,以此为带动,延伸产业链;并立足于吉林市场,加快推动聚乳酸在生活用品、农用地膜、汽车内饰材料以及纤维材料、医用材料、电子产品、3D打印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尽快实现百万吨聚乳酸和百万吨下游制品产业集聚,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成为国内乃至国际聚乳酸产业核心区。

■高标准建立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依托区内龙头企业,高起点、大范围整合现有研发资源,打造中国生物基高分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聚乳酸原料、改性材料及塑料制品研发中心,引进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建立全国除北京外的第二家生物降解材料检验中心,建设省级生物基产业国家工程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通过中试研究和集成创新,优化工艺路线,形成一批技术先进、经济可行的工程成套技术,为生物制造产业高端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强化服务与督导。充分发挥经开区经发局、生物园区办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强化对聚乳酸企业的服务扶持力度,推动已投产企业达产达效,鼓励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上新项目,鼓励企业聚乳酸制品在满足吉林市场的基础上,把长春作为国外新增定单产品的出口加工基地,实现产品由满足吉林市场向满足世界市场延伸。同时,跟进已落位的聚乳酸制品项目建设投产。大力实施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谋划一批精品项目,尽快做大现有聚乳酸产业集群规模。

■积极探索建设堆肥示范基地。在经开区提供2000平方米园林土地基础上,建设一批堆肥板房或覆膜大棚。加强知名餐饮公司与经开区企事业单位食堂合作,分类回收餐厨垃圾、可降解食品袋、餐具、餐盒。与区园林办合作,回收枝叶、秸秆等堆肥原料,利用堆肥产生效益,向下延伸可降解材料产业链,深入研究并展示降解材料的堆肥降解性能,实现玉米—生物降解产品(包括生物降解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生产—回收—堆肥—降解—回田—育苗的生物闭环。

——提升农产品深加工及食品制造业能级。

未来五年,经开区将以聚乳酸产业发展为突破带动,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及食品制造业。

■围绕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链。经开区将着力建设以相关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上下游紧密协作配套集群,推进同源同类企业、关联度较高的项目向生物园区集中,重点引入化工醇、不饱和树脂、聚酯等高端用户,带动和激活纺织、新材料、日用化妆品等众多下游企业进驻,促进全链条竞相发展。

■实施生物质资源多联产及循环利用工程。围绕秸秆制糖、化工醇、聚乳酸、纤维素ABE等主导产品,按照多联产和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利用项目,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

■以危机营销方式开拓国内农产品及食品市场。抓住当下“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热门主题,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结合吉林独特的黑土地资源及作为农业大省的产业、科研优势,实施危机营销突破策略:以现有农产品深加工或食品制造项目为突破口,围绕在长春举办的东博会及各类论坛活动,通过政、企、全民创业的合力,利用危机营销路径和线上线下一体化商业模式,大力发展有机(非转基因)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包括有机谷物(玉米)加工、有机蔬菜加工、有机水果加工等产业群,率先打造规模化、品牌化的东北有机与非转基因农副食品产业大本营,率先打造规模化、品牌化的东北有机与非转基因农副食品产业大本营,创出特殊时期的特色品牌,带动提升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附加值。

以有机和非转基因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快速消费品产业,将农产品及食品饮料加工产业推向发展新高度。

现代服务业:实施高端补缺发展策略,大力发展新兴经济业态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及互联网产业。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长迅猛,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5%。目前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正在重构批发零售、终端消费品制造、物流、餐饮、金融等17个传统行业,呈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国家正在实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实现网络与经济、实体与虚拟、线上与线下、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新兴经济业态。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经开区将把握“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和国家全面推动信息消费的契机,将电子商务及互联网产业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之一,大力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区试点,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集群发展,释放互联网经济引领辐射效应,建设电子商务试点城市。

■重点突破跨境电子商务及配套产业。经开区将以兴隆综保区为平台,发挥其政策优势,加快启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建设综保区大数据中心,针对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电力、互联网等重点领域进行大数据应用,开展国际信息服务。推进重点电商项目及物流项目的落位,发展以跨境贸易为主导的新型贸易业务模式,突破地域限制,促进资金结算、仓储配送、报关报检等多个相关配套行业的快速发展,先期将以对俄跨境电商出口为突破口,逐步推动形成辐射东北亚的国际贸易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金融中心,构建东北亚跨境电子商务中心。

■引导大众创业重点瞄准互联网领域。经开区将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长春生物(材料)制造产业创新基地、东北亚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等12个全民创业基地,支持小微企业因地制宜的开发本地餐饮、酒店与周边旅游O2O、本地科研/教育/物业管理等云平台等项目,发展与日常消费及生活息息相关的移动互联网服务,鼓励批发、零售及区内战略新兴产业广泛应用互联网建立崭新商业模式,实现采购、库存、销售、配送等流程重组及优化,进而实现生存、成长并逐步向区域、全国品牌发展。积极引进龙头示范项目,力争通过引进行业龙头来带动互联网产业集群逐步崛起。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以央企际华集团、招商局物流、中外运物流、和普洛斯物流等四大物流项目为基础,完善中转联运设施体系,依托兴隆综合保税区,支持有进出口需求的大型企业设立区域性采购分拨中心,建设立足长春、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性物流集散基地,大力发展服务保税进出口贸易及物流的供应链金融。

——全力打造“升级版”会展业。

会展经济具有1∶9的拉动作用,会展业被确立为长春市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长春“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商贸会展的服务支撑能力。位于经开南区的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是长春打造东北亚会展名城的重要载体。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开区如何打好会展经济这张牌?

■提升会展设施国际化水平。一是加快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扩建工程,确保设施容量与标准达到建设国际会展名城要求;二是完善会展配套服务,加强商业、餐饮、休闲等设施配套,促进会展中心区域业态升级,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三是综合考虑交通便利性与辐射范围,长远可以研究将会展中心向经开北区转移布局。

■强化展会的专业功能定位。依托历史基础与现有品牌效应,除继续发展东博会、农博会、民博会、教育展、雕塑展等综合性展会或电影节、冰雪旅游节观赏性展会外,经开区还将着眼服务汽车、农产品加工等长春支柱产业发展升级,充分挖掘展会资源,打造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各类专业展会品牌。

■大力引进知名品牌会展。利用自身资源加强内引外联,加强与日本、韩国、欧洲等著名展会公司开展合作交流,借助其经验和客户等资源在长春举办更多的著名专业展,与本土兄弟展会共同构建高端主题展会体系。

■推动会展与兴隆综保区联动。利用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汽博会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会展品牌优势,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兴隆综保区的展览展示、进出口贸易的功能优势,进一步放大会展经济效应,带动形成会展衍生经济。

■强化会展专业化运作。营造会展业良好的营商环境,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会展公司,通过专业化运作来全面提升长春会展业的国际影响力与城市形象。

——大力发展其他高端服务业态。

一是加快发展商务及商业服务业。促进法律、会计、审计、咨询、展销、经纪、评估、人力资源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发展,重点扶持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管理理念较新、经营规模与业绩在行业中排名前列的中介机构。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提升商业设施品位,提高新型业态比重,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现代气息,形成时尚繁华的现代化国际化都市商业中心。

二是着力发展现代金融业,促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机构发展,与时俱进鼓励发展金融业互联网化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三是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促进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发展。

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伺机突破的发展策略,加快培育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除了生物制造、新能源汽车、跨境电子商务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外,经开区的装备制造和光电信息产业将采取伺机突破的策略:装备制造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区内企业资源,加强以商招商,招大引强,大力引进民用直升机等更多战略性、支撑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

光电信息等新兴产业现有基础稍为薄弱,可采取战略植入为主、自我升级为辅的策略,伺机引进具有较强示范、带动、衍生能力的关键企业,依托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包装谋划“中德(长春)中小企业产业合作示范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培育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此外,利用现有的民营经济基础,特别是生物产业园区集聚的民营经济规模,积极推进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不断激发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对经开区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这篇大文章,逐步构建具有经开区特色和优势、质量效益并重的新型产业体系,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加大创新扶持。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每年列支5000万元设立“经开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重点科技项目、新三板挂牌融资、品牌打造、专利申请等方面,争当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试点和先行区。支持企业承接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申请获取各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设立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产业信托等对区内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扶持。

——创新扶持方式。加强区财政存款对开户行的产业信贷激励约束,通过制定激励考核方案,利用贷款额度、贷款投向、服务水平等指标考核,调动区财政开户行向经开区企业的信贷积极性,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借鉴深圳经验,创新政府专项资助资金运作方式,广泛利用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中介不断开发的新型金融品种,在现有资助方式基础上,建立包括金融中介杠杆放贷、企业融资杠杆担保、委托中介借款等在内的市场化资助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资助的杠杆作用,逐步建立起资金投向合理、资助标准科学、资助方式优化、管理监督到位、使用绩效显著的政府专项资金运作新机制,最大限度支持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此外,可将政府专项资金与基金、私募、信托等机构合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对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进行扶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其优点在于一方面政府资金不再“撒胡椒面”,可利用社会资金进行杠杆放大;另一方面母基金及子基金聚焦投资当地企业,可快速孵化新兴产业。不仅如此,政府还与专业团队合作,有利于快速引进外部高级人才。

——集聚创新主体。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向经开区集聚,鼓励科技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及专利。依托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加快组建一批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博士后流动站。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引导其向重点企业集聚,组建产学研政“四位一体”的创新驱动联盟,促进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升级。

——夯实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经开区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和3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东方曙光、欧美工业园)的平台作用,经开区将加快长春生物(材料)制造产业创新基地孵化器建设进度,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规划布局若干以开发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主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区内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挖掘长春市科技资源,依托长春市科研单位较多的优势,支持吉林大学等各大高校和光机所、应化所等科研院所设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其与驻区企业在产业、技术、人才等多领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优先推动创新成果在经开区内产业化。

——吸引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强化人才优先理念,研究制定开发区创新人才发展战略与规划,大力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配合吉林省实施“双百千万”、“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等人才计划,做好区内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推荐。发挥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集成社会资源,推进政府、企业与在长职业技术学校在区内联合创办实训基地,与各类大专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建设。

以创新人才兼职挂职、引资引智相互结合、研究院所战略合作、研发设施共建共享等多种方式,在更大范围和广度上集聚创新人才。建立人才多元化投入机制,逐年增加人才开发经费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力度。

设立高层次人才政策落实服务机构,为高层次人才申请各项政策待遇提供“一站式”专项服务,解答高层次人才政策申请中的相关问题、指导其准备申报资料,并且受理与高层次人才政策相关的所有申报事项资料,避免高层次人才多部门递交申报资料,优化联合审批办事流程,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

借鉴深圳经验,在经开区探索推广人才服务驿站建设工作,协助人才办理入区工作的各类事项。在户口迁移、档案办理、人事代理、出国签证等方面提供服务,并对人才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协助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服务效率。

分类打造创新人才交流平台,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分行业、分专业的人才沙龙、联谊会、俱乐部等活动,为各类人才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专业技术的信息交流,增加各类人才的归宿感和认同感。

产业集聚打造矢志赶超的“强引擎”

产业是立城之基、兴城之本。城市的未来能走多远,取决于产业的结构、质量与前景,而产业的结构形成,要依靠主导产业的带动与支撑。如何找到契合城市自身条件的主导产业、找准未来发展思路,则成为考验城市智慧的关键点。

对于经开而言,再造一座“产业新城”,无疑成为其最大的“项目”。

作为经开区经济发展大船的掌舵者,经开区管委会显示了超凡的前瞻性,他们着眼大局,先行规划,科学统筹,结合传统优势产业,提出了以“三个支柱“产业导向为重点,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的发展战略:在发展和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经开区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夯实汽车及零部件支柱地位;在农产品深加工业方面,经开区实施特色强化发展策略,千亿级产业规模正在形成;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经开区实施高端补缺发展策略,大力发展新兴经济业态;在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经开区采取伺机突破的发展策略,加快培育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新程开启,绚丽可期。经开区正以更前瞻的眼光、更主动的姿态、更宏大的气魄、更科学的思路、更务实的举措,在全市乃至全省发展大局中迈出更加有力的步伐,在同类新城竞争中激发更加强劲的竞争力,在自身科学发展中谋求更加坚实的跨越。向历史、向现实、向未来,经开人豪情满怀,朝着打造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的目标阔步前进。

本文如非注明原创的即来源于网络。来源于网络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处理。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感谢您的理解!


地纬招商网-中国招商投资门户网站-中国专业的招商引资与项目投资代理服务商。以千万海内外投资人资源,为中国企业、外资企业、创业者与政府、园区、创业孵化器、创业加盟项目等搭建平台对接项目。利用有效的线上推广工具:地纬招商网(www.zhongguozhaoshang.com)、微信公众号(招商与投资:zhaoshangyutouzi)和线下招商团队进行线上营销推广、线下项目推介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并承诺代理招商无效果不收费。

最值得投资项目推荐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