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吸引力。”当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识的时候,如何“破题”、如何有效治理,成为当务之急。曾经凭“项目”改天换地的公主岭市,又祭出了“项目”的法宝——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机动车尾气检测监控平台项目、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重点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改造项目、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可降解型人工湿地项目……随着一个个污染防治项目落地,一系列生态建设中的难题迎刃而解。
“环境治理项目化”——善于研究规律、长于总结经验的公主岭人,再一次抢占了绿色发展的制高点。
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让岭城的天更蓝
仰望一片晴空,呼吸清新空气,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公主岭首先向大气污染宣战,让民众感到变化,更看到希望。他们制定并实施了《公主岭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通过建设一批针对性强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确保PM2.5较2015年下降3%以上。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作为“中国玉米之乡”,公主岭市每年生产秸秆高达400万吨。为破解秸秆焚烧对大气的污染,市委、市政府重点谋划了秸秆饲料化、秸秆燃料化、户用沼气原料等25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其中包括北京至玥腾风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的秸秆生产天然气项目;公主岭市鼎新农秸秆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投资0.4亿元建设的年处理5万吨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项目。5月7日,公主岭市政府与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了中国玉米秸秆产业发展(公主岭)高峰论坛,众多秸秆行业专家、企业家齐聚公主岭,共同探讨玉米秸秆产业发展路径。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公主岭城区现有的5座热源厂,由于设备陈旧、能耗较高,导致整体供热效果不佳,其供热系统不能实现建成区全覆盖。为切实提高集中供热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成功引进热电联产项目,并网现有热源厂,使城市供热基础设施实现更新换代。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采用高效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综合热效率可达80%以上;年节约标煤2.7万吨,达到了环保新要求;生产废水全部回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可实现达标排放;选用低噪声的设备,使厂界噪声达标;产生的各种固废大部分外售再利用,生活垃圾外运处理。
机动车尾气检测监控平台项目。为推进机动车环保检验监管信息化建设,公主岭市投资65万元,建设机动车尾气检测监控平台,对现有的5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智能化监控。机动车进行尾气检测后,检测数据将通过网络专线,传送到市尾气检测监控平台,形成尾气检测报告单,显示尾气污染物的详细数据,实现了尾气检测合格与否平台“说了算”。这一平台不仅能有效监管环检机构的运行,有效控制人为操作,还能收集机动车保有信息和检测信息,全面掌控全市的机动车污染状况。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解决垃圾填埋造成的污染,让垃圾真正“变废为宝”,公主岭市投资4亿元,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可处理垃圾800吨。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处理规模400吨/日,建成后对公主岭市主城区及附近的乡镇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充分实现废物资源再利用,达到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
重点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改造项目。中粮和黄龙作为公主岭市工业企业的两大巨头,是工业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总投资4000万元的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分公司)脱硫脱硝改造工程,目前均已投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确保达到国家新标准。
此外,为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公主岭市将现存的62个城区洗浴燃煤小锅炉全部取缔,并深入推进黄标车治理淘汰工作。
清洁水体行动计划——
让岭城的水更清
公主岭市地处东辽河上游东侧,流域面积3046平方公里,是国控河流重点区段。为有效减轻东辽河入水支流水体污染,让城乡百姓喝上放心水,全市深入实施了清洁水体行动计划,依靠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改善流域水体环境。
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历时两年多的公主岭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整体建设,即将交付使用。该项目总投资1540万元,重点对现有污水处理厂实施脱氮改造,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解决了危害鱼类等水体生物问题。同时,为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公主岭结合城市道路改造,铺设截流干管,实施雨污分流,主城区建成污水截流干管主干线28公里,岭西新城建成雨污分流排污管网12公里。
可降解型人工湿地项目。为有效改善流域内水体水质,公主岭市率先在放马沟河、余庆号河、御马河支流的龙山乡、二十家子镇、怀德镇3个乡镇,建设5个可降解型人工湿地,总占地7公顷,投资560万元,6月末将全部投入使用。人工湿地建成后,将有效消减排入东辽河的农村生活污水和污染物质,明显改善水体、水质,逐步恢复周边的生态环境,起到涵蓄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还可作为灌溉用水,促进农业生产环境的良性发展。
实施城区应急供水工程。为保障城区居民饮水安全,公主岭市正在建设引二龙湖水入城区应急供水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98亿元,建设管线全长33.12公里,新建一座净水能力5万吨/日净水厂,预计2018年竣工。
规范水务市场管理。山东天阳水务一体化项目,总投资5.43亿元,运营期限为28年。项目采取社会资本+政府投资形式,联合成立PPP公司,管理供水、污水、新建涉水工程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公主岭水务市场职能交易管理问题,提高供水能力,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确保全市水务市场安全、稳定运营。
此外,为加强水环境整治,公主岭市即将关闭16家小型造纸厂。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让岭城的乡村更美
为有效应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养殖业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公主岭市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自2013年至2015年,在全市24个乡镇82个村实施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投入专项资金5058万元,其中包括地方配套资金1203万元。共建设垃圾堆放场34个、垃圾分类站58个,每个村都配备垃圾运输车和垃圾装载车。为保障运输车辆正常运行,还争取运营补助资金32万元。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实施,并通过了省环保厅验收,为建设美丽乡村打牢了环境基础。
将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召开了由主管市长主持、各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主体,落实了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环保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领导小组,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专项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验收和考核。镇(乡)政府负责本辖区整治项目的组织和落实,进行协调和督促。项目村负责本辖区整治项目的选址、征地以及相关协调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按照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他们依托新农村建设,争取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735万元,重点开展生态乡、镇、村创建工程。对化肥农药施用量、农膜回收率、饮用水合格率、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种植比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等15项指标,都提出明确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已命名市级生态村86个村;获得省环保厅命名省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村32个;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家(二十家子镇和龙山乡),创建国家级生态村2家(朝阳坡大房身村和双龙镇兴林村),已经通过国家验收。
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让岭城的环保更给力
2015年7月31日,一个困扰当地百姓多年的大理石加工“集中区”噪音扰民、粉尘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获得广大市民的一致“点赞”。
镜头回放至2015年4月,公主岭市环境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对河南建材市场内大理石加工业户进行详细排查,发现这里共有大理石加工作坊13家,皆位于居民区一楼门市房。这些小作坊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工艺简单粗放,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且无任何治污设施,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人员当即下达了搬迁通告,在业主拒不配合的情况下,他们一方面对其说服教育,一方面帮助协调联系继续生产的场所,并对两家业主进行约谈,使其了解当前形势及给附近居民造成的危害。在百般劝导下,存在多年的河南建材市场大理石加工作坊全部迁出,彻底为百姓除了这块“心病”。
在环境执法监管中,公主岭市始终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及配套办法,织牢全市环境保护网。
规范执法行为,加大监察监测力度。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加大岗位培训,加强业务学习,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促进依法行政;实施人才战略,不断优化环保科技人员结构,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问责考核为抓手,推进东辽河流域等规划重点治理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环境监察队伍作用,对辖区内排污状况、污染治理、“三同时”执行情况,以及治理设施运行状况等实行全方位监管;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监管力度和现场监管频次,保证各项管理落到实处;认真贯彻执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加强排污收费的工作力度,做到依法、全面、足额征收。积极开辟新费源,抓大不放小,确保完成全年收费任务。
建立生态环境监督员队伍,实施网格化监管。在划定环保监管网格的基础上,公主岭市将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力量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健全完善基层生态环境监督员队伍。选择具有一定环保业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村(社区)党组织成员或党员,作为生态环境监督员。每个村(社区)设立1至2名生态环境监督员,设立环保所长及生态环境监督员共计724人,实现全市生态环境监管队伍全覆盖。认真做好生态环境监督员岗前培训工作,经考核合格后发放监督员证。6月20日、21日,利用两天时间,市环保局对724名环境监督员全部进行了培训。
破解环境信访难题,积极回应百姓诉求。公主岭市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优化分工,做到了接待、登记、回复一站式服务,保障信访投诉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围绕重点信访投诉,实现检查一批、处理一批、教育一批的执法效果;加大宣传,提高环保热线12369的知晓率和微信举报平台的利用率,多层次畅通投诉渠道。今年1至6月,全市共接到群众反映的环境信访案件18件,目前结案15件,其中移送公安机关2件,结案率达到80%以上,受到群众好评。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